2025年9月20日,重慶國際博覽中心,摩博會室外展場上摩托車炫酷的聲浪吸引不少摩友圍觀。記者 謝智強 攝
近日,位于大渡口區的重慶虬龍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批電動越野摩托車經檢測裝箱后,分別通過中歐班列、公路物流班車、海運等途徑銷往海外。2017年,其首款產品——輕蜂,一經面市便打開國際市場。截至2024年,虬龍科技年產能達8萬臺,年產值達6.5億元,在國內擁有46家經銷商門店,覆蓋全國91%區域,產品銷往近50個國家,已成為全球電動越野摩托車品類的標桿品牌。
這僅是重慶摩托加速馳騁海外市場的一個縮影。
8月12日,位于大渡口區的重慶虬龍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對摩托車進行下線前的測試。記者 謝智強 攝
8月12日,位于大渡口區的重慶虬龍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正在安裝電動越野摩托車的護板。記者 謝智強 攝
近年來,重慶摩托車行業出口增長趨勢明顯。今年上半年,重慶摩托車出口額高達133.61億元,同比增長48.4%。在全國摩托車出口量排名前十的企業中,隆鑫、宗申、銀翔、千里科技、航天巴山這五家渝企占據了半壁江山。
出海步伐加快的背后,是重慶摩托車產業蓬勃發展的縮影。
8月29日,巴南區宗申集團出口發貨平臺,貨車滿載摩托車零部件發往海外。記者 謝智強 攝
今年上半年,重慶摩托車產量同比增長23.1%,達到362.2萬輛,占全國近四分之一;產值高達536.02億元,同比增幅27.9%,對全市工業產值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33.5%。
值得一提的是,宗申與隆鑫在完成戰略整合后,上半年產量一舉突破160萬輛,不僅雄踞中國第一,更成功躋身世界前十。
8月29日,巴南區宗申集團摩托車生產車間,工人在發動機生產線上忙碌,一旁的機器人正在運輸生產所需的零部件。記者 謝智強 攝
8月29日,位于巴南區的宗申集團摩托車生產車間,摩托車即將下線。記者 謝智強 攝
本土培育的同時,重慶也在積極引入全國摩托車龍頭企業。目前,雅迪、愛瑪、臺鈴、綠源、小刀等七家電摩企業都在重慶布局,助力永川、江津、銅梁、大足等地一個個年產值數百億級的電動車產業基地拔地而起,重慶也一舉成為中國電動車制造的“第四極”。
9月10日,位于銅梁區蒲呂街道產業大道的重慶愛瑪車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正在運送電動摩托車。記者 謝智強 攝
9月10日,位于銅梁區蒲呂街道產業大道的重慶愛瑪車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在車輛存放區核對清單。
9月20日,重慶國際博覽中心,外籍觀眾在摩博會上被國產摩托吸引。記者 謝智強 攝
4月19日,位于江津區大寨水庫旁山上,虬龍極蜂車型車友相約山里騎行游玩。記者 謝智強 攝
8月29日,巴南區宗申騎士俱樂部,主播通過直播銷售摩托車。記者 謝智強 攝
8月18日,渝北區回興鎮某摩托車駕駛培訓點,駕校老師正在給學員講解。近年來,隨著摩托車產業發展,學習摩托車駕駛的市民越來越多。記者 謝智強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