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十五運會東風,久違的摩托車主題文化盛會重新包裝“上新”,蓬江釋放的信號很明顯:一度低調的摩托車產業正迎來價值重估,利用“摩托車+”“+摩托車”盤活二三產,未來大有可為。


中國僑都摩托產業文化周活動將在江門蓬江舉行。
南方視評,大道江門。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場“體育+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的盛會,背后到底有哪些深意?
江門是中國摩托車產業示范基地、中國摩托車進出口基地。蓬江舉辦這場活動的第一層深意,當然是秀“肌肉”。
作為僑鄉特色產業,摩托車一直是蓬江“制造業當家”的鮮明底色。目前,全區共有摩托車及零配件規上工業企業236家,擁有研發、整車制造、銷售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

江門是中國摩托車產業示范基地。圖為企業生產車間。 南方+記者董有逸 攝
就拿今年前三季度的數據來說,該產業規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5.5%,占全區規上工業總產值近四分之一;出口總額75.2億元,同比增長60.8%,占全區出口額近五分之一。
可以說,無論是規模還是增速,摩托車都稱得上是蓬江制造業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舉辦摩托產業文化周活動,正是江門對一個傳統優勢產業的官方宣示:尊重摩托車產業的歷史地位、經濟貢獻,認可摩托車產業的發展潛力。未來,也會以更大力度支持、服務摩托車產業轉型升級。
跳出摩托看摩托,蓬江舉辦摩托產業文化周活動的第二層深意,就是打造“摩托車+”產業文化IP。
當前,從摩托車制造到摩托車主題文化,實現從產品力到文化力的躍升,正在成為業界的共識。為了把摩托車文化融入城市發展的血脈,蓬江已經在政策引導、特色空間打造、品牌活動舉辦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孕育出了獨特的“摩托車+”生態。
效果顯而易見。一方面,蓬江通過文化與旅游賦能,推動摩托車產業從傳統的生產制造向品牌塑造和價值延伸轉型,進一步拓展了產業的想象空間。
另一方面,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也有利于塑造高辨識度的城市形象,更直觀地向外界展示“蓬江制造”實力,有助于吸引更多優質投資與合作。
串聯摩托車與旅游、餐飲等各行各業,打通二三產促進消費,為“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注入強勁動力,則是蓬江舉辦摩托產業文化周活動的第三層深意。
一個最直觀的體現,就是近幾年江門各個縣區紛紛涌現以摩托車為主題的餐飲店、咖啡店以及文化休閑主題活動。
例如,蓬江區篁莊村引入江門市首家機車主題咖啡廳“MORKE摩可咖啡”,成為機車文化社交空間;擁有70年歷史的江門舊船廠,打造融合摩托車、美食、音樂等潮流元素的“硬俱樂部”,美式復古工業風空間吸引了不少年輕人打卡。
商家的嗅覺總是尤其靈敏,這也凸顯了“摩托車+”文化力的市場價值。由此觀之,蓬江舉辦摩托產業文化周活動有望打造更多消費場景,讓市民愿意來、有得玩、有得買;讓企業有機會秀產品、接訂單、拓市場。
既是全國三大摩托車制造基地,也是摩托車潮流文化的集聚區,更多好看、好吃、好玩,等你來打卡!快跟車友們、家人們約起,來體驗這專業級場地,參與這場新意滿載的文化周,一起分享騎行熱愛!
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摩托車與配件的觀點或立場。本網站刊載的內容(原創除外),均在網上搜集,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予以刪除。





